中药一号网 >>所属分类 >> 根茎类中药材    补益类中药材   

蕨麻

编辑词条

  蕨麻,拼音读:Jué Má,别名又叫:延寿果、莲菜花、鹿跑草、人参果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entilla anserina L.为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的块根。根纺锤形、圆球形、圆柱形或不规则形,微弯曲,长0.5-3.5cm,直径2-7mm;表面棕褐色,有纵皱纹。质坚硬而脆,断面平坦,类白色,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,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3-5列细胞,棕黄色,栓内层明显,为2-3列类长方形细胞。皮层宽广,占横切面的绝大部分,有环状裂隙,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。韧皮部狭窄,细胞多角形,排列紧密;韧皮射线明显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次生构迁不发达,初生构造发达,呈星角排列的导管群压缩在形成层内的两个角隅处,导管多角形;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。髓小,细胞多角形,排列疏松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蕨麻具有补气血;健脾胃;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
目录

蕨麻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

蕨麻的功效

  【性味】甘;苦;寒

  【归经】脾;胃经

  【功能】补气血;健脾胃;生津止渴。

  【主治】主脾虚泄泻;病后贫血;营养不良;水肿;风湿痹痛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蕨麻蕨麻



蕨麻的作用

  1.治贫血:蕨麻20g,小黄米50g,大枣5枚,红糖适量。将蕨麻、大枣与小黄米一起熬成粥,食用时加入红糖。每日1次,15日为1个疗程。

  2.壮骨:富含磷,具有构成骨骼和牙齿,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,供给能量与活力,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。

  3.利尿消肿、护心: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,直接影响身高;调节酶的活性;参与神经、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;调节激素的分泌;调节心律、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;控制炎症和水肿;维持酸碱平衡等。

  4.蕨麻可以健脾益胃,生津止渴,益气补血,治脾虚腹泻,病后贫血,营养不良。

  5.蕨?具有收敛止血、止咳利痰、抗肿瘤、强心、抗缺氧的作用,亦有滋补之效,适合家庭日常保健食用。

现代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

化学成分

  风干生药含水分8.77%,灰分3.09%(水溶性灰分0.50%,酸不溶性灰分2.51%),还原糖2.79%,蔗糖1.20%,淀粉3.30%,戊聚糖8.34%,蛋白质6.19%,鞣质10.76%,粗纤维15.42%,委陵菜甙0.120%。含脂质约2%,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、十四酸、曲酸、亚油酸、亚麻酸;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、蜡醇、廿九烷。除含上述鞣质、委陵菜甙和黄酮类外,不含生物碱和皂甙。全草中含氨、胆碱、甜菜碱、组氨酸。

蕨麻蕨麻



  叶含杨梅树皮素,无色飞燕草素,(-)-表儿茶精,d-儿茶精。

药理作用

  含收缩及松弛平滑肌的两种成分,但作用很弱。松弛或解痉的成分为甙类或含NH4+的盐类。增强平滑肌蠕动或提高张力(大鼠子宫及豚鼠小肠)之成分则为胆碱。有人报告在临床上对月经不调有良好功效,但对子宫无解痉作用。浸剂注入豚鼠颈静脉,可引起心收缩期停止,与洋地黄有协同作用,故可能有强心成分。

蕨麻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1.蕨麻清粥:蕨麻一把,温水浸泡十来分钟,与大米一起熬煮,待蕨麻软后即可。

  2.蕨麻营养粥:蕨麻两小把、枸杞十几颗、干百合十来片、龙眼五颗、红枣五颗,熬煮至蕨麻软熟,即可食用。(喜甜者,可加入红糖、冰糖)

  3.蕨麻薏仁汤:蕨麻、莲子、枸杞洗净浸泡。薏仁米,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20分钟,之后下入蕨麻煮15分钟,再入莲子、枸杞煮25分钟即可食用。(喜甜者,可加入红糖、冰糖)

  4.蕨麻炖汤:炖鸡鸭时,加入蕨麻、枸杞、党参等一同熬煮,营养又美味。

  5.蕨麻猪骨汤 

  材料:蕨麻 50g、猪筒骨1条、盐适量。 

  做法: 

  1、蕨麻50g用清水浸泡15-20分钟,洗净沥干水分。 

  2、猪筒骨断成2段,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去掉杂质和血水。 

  3、将蕨麻和猪筒骨都放入砂锅中,加入7碗水,小火炖3个小时即可。 

  4、食用时可以调入少量盐。 

  功效:气血,健脾胃,生津止渴,治疗病后贫血。 

  6.蕨麻鸡蛋羹 

  材料:鸡蛋1个、蕨麻10颗、盐适量。 

  做法: 

  1、蕨麻用开水提前泡过,放在一边备用。 

  2、将鸡蛋打入碗中,倒入凉白开,加入适量的盐,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拌,然后用勺子舀去气泡。 

  3、用蒸锅蒸20分钟后,放入准备好的蕨麻,再蒸10分钟即可。 

蕨麻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蕨麻?

  气虚体质,阳虚体质

  食用禁忌

  脾胃虚寒者少食。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过塘蛇 下一篇野油菜

声明: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!

词条信息

已删除
此用户已删除
词条创建者
已删除
此用户已删除
最近编辑者

相关词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