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一号网 >>所属分类 >> 根茎类中药材    止血类中药材    活血化瘀中药   

三七

编辑词条

  中药材三七,又叫做:田七、假人参、人参三七、田三七、山漆、三七参等,三七是以其根部入药,其性温,味辛,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、消肿定痛功效,有“金不换”、“南国神草”之美誉。因常在春冬两季采挖,又分为“春七”和“冬七”。清朝药学著作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记载:“人参补气第一,三七补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,故称人参三七,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。”扬名中外的中成药“云南白药”和“片仔癀”,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。主治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。

目录

三七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

三七的功效:

  【性味】甘微苦,温。

  1.《纲目》:"甘微苦,温,无毒。"

  2.《本草汇言》:"味甘微苦,性平,无毒。"

  【归经】入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
  1.《本草汇言》:"入阳明、厥阴经。"

  2.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肝、胃,兼入心、大肠。"

  3.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肺、肾二经。"

  【功能主治】止血,散瘀,消肿,定痛。治吐血,咳血,衄血,便血,血痢,崩漏,症瘕,产后血晕,恶露不下,跌扑瘀血,外伤出血,痈肿疼痛。

  1.《纲目》:"止血,散血,定痛。金刃箭伤,跌扑杖疮,血出不止者,嚼烂涂,或为末掺之,其血即止。亦主吐血,衄血,下血,血痢,崩中,经水不止,产后恶血不下,血运,血痛,赤目,痈肿,虎咬,蛇伤诸病。"

  2.《玉揪药解》:"和营止血,通脉行瘀,行瘀血而敛新血。凡产后、经期、跌打、痈肿,一切瘀血皆破;凡吐衄、崩漏、刀伤、箭射,一切新血皆止。"

三七三七


三七的作用:

  1.治吐血,衄血:山漆一钱,自嚼,米汤送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  2.治吐血:鸡蛋一枚,打开,和三七末一钱,藕汁一小杯,陈酒半小杯,隔汤炖熟食之。(《同寿录》)

  3.治咳血,兼治吐衄,理瘀血及二便下血:花蕊石三钱(煅存性),三七二钱,血余一钱(煅存性)。共研细末。分两次,开水送服。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化血丹)

  4.治亦痢血痢:三七三钱,研末,米泔水调服。

  5.治大肠下血:三七研末,同淡白酒调一、二钱服。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。

  6.治产后血多:三七研末,米汤服一钱。

  7.治赤眼,十分重者:三七根磨汁涂四围。(④方以下出《濒湖集简方》)

  8.治刀伤,收口:好龙骨、象皮、血竭、人参三七、乳香、没药、降香末各等分。为末,温酒下。或掺上。(《纲目拾遗》七宝散)

  9.止血:人参三七、白蜡、乳香、降香、血竭、五倍、牡蛎各等分。不经火,为末。敷之。(《回生集》军门止血方)

  10.治无名痈肿,疼痛不止:山漆磨米醋调涂。已破者,研末干涂。(《纲目》)

  11.吐血、务血不止。用三七一钱,口嚼烂,米汤送下。

  12.赤痢血痢。用三七三钱,研细,淘米水调服。

  13.大肠下血。用三七研细,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。三服可愈。

  14.妇女血崩。治法同上。

  15.重度赤眼。用三七根磨汁,涂眼睛周围,很见效。

  16.无名痈肿,疼痛不止。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;如痈已破,则用三七研细干涂。

  17.虎咬虫伤。用三七研细,每服三钱,米汤送下。另取三七嚼涂伤处。

三七药理作用:

  1、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,有止血作用。

  2、三七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,减慢心率,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。并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血压升高、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。

  3、三七块根对动物实验性“关节炎”有预防和治疗作用。

  4、三七灌胃能促进小白鼠肝糖元的积累。

  5、毒性:三七皂甙给猴等等物静注,有溶血作用,对小鼠静注其半数致死量为460毫克/公斤。对金鱼毒性极轻。

三七各家论述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1.《纲目》:三七,近时始出,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,云有奇功。又云凡杖扑伤损,瘀血淋漓者,随即嚼烂罨之即止,青肿者即消散。产后服亦良。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,乃阳明、厥阴血分之药,故能治一切血病,与麒麟竭、紫矿相同。......止血,散血,定痛。金刃箭伤,跌扑杖疮,血出不止者,嚼烂涂,或为末掺之,其血即止。亦主吐血,衄血,下血,血痢,崩中,经水不止,产后恶血不下,血运,血痛,赤目,痈肿,虎咬,蛇伤诸病。

  2.《本草新编》:三七根,止血之神药也。无论上、中、下之血,凡有外越者,一味独用亦效,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。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,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。

  3.《本草求真》:三七,世人仅知功能上血住痛,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疼作,血因敷散则血止。三七气味苦温,能于血分化其血瘀。

  4.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三七,诸家多言性温,然单服其末数钱,未有觉温者。善化瘀血,又善止血妄行,为吐衄要药,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,证变虚劳(凡用药强止其血者,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)。兼治二便下血,女子血崩,痢疾下血鲜红久不愈(宜与鸦胆子并用),肠中腐烂,寝成溃疡,所下之痢色紫腥臭,杂以脂膜,此乃肠烂欲穿(三七能化腐生新,是以治之)。为其善化瘀血,故又善治女子症瘕,月事不通,化瘀血而不伤新血,允为理血妙品。外用善治金疮,以其末敷伤口,立能血止疼愈。若跌打损伤,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,外敷内服,奏效尤捷。疮疡初起肿痛者,敷之可消(当与大黄末等分,醋调敷)。凡疮之毒在于骨者,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。

  5.《玉揪药解》:和营止血,通脉行瘀,行瘀血而敛新血。凡产后、经期、跌打、痈肿,一切瘀血皆破;凡吐衄、崩漏、刀伤、箭射,一切新血皆止。

  6.《纲目拾遗》:《金沙江志》,昭参,即人参三七,产昭通府,肉厚而明润,颇胜粤产。形如人参,中油熟。《百草镜》云,人参三七,味微甘,颇似人参,人口生津,切开,内沥青色,外皮细而绿。又一种出云南昭通者,能乱人参,色味无异,且油熟明透,但少芦耳,然回味太甜。盆御乘云,近时市品三七之外,有水三七,有白芷三七,有竹节三七,其形状功效,皆未见其有考核者。按人参三七,形如荸荠,尖圆不等,色青黄,有皮,味甘苦,绝类人参,故名。昭参无皮,形如手指,绝无圆小者,间有短扁形者,亦颇类白芨样。《金沙江志》所载,以为即人参三七,恐未确。

三七的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

禁忌

  孕妇忌服。

  ①《本草从新》:"能损新血,无瘀者勿用。"

  ②《得配本草》:"血虚吐衄,血热妄行者禁用。"

注意事项

  1、身体属于虚寒之人请注意观察使用,或者不用,因为三七花药性属于凉性对虚寒之症有加重的作用,比如有些人一喝三七花就感冒,流鼻涕。
  2、女性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,月经期间本不能食用凉性食品(三七花药性属于凉性),加之三七花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容易导致月经出血过多,但如果有血瘀型月经不调用三七花就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了。
  3、寒凉感冒期间不要用,也是因为三七花凉性有加重凉感的作用。
  4、孕妇,尽量不要使用任何三七产品,这个和孕妇不要吃药是一样的,为的是以免对胎儿有影响,但产后补血三七就是极品了。三七对失血性贫血具有极好的效果。
  5、不建议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使用,因为三七花单味使用效果最好,如果是不习惯它的味道可以加点冰糖。
  6、用量,三七粉每人每天不要超过10克,一次不要超过5克,外用止血除外。
  7、注意三七粉的生吃和熟吃,三七粉生吃和熟吃效果和功效侧重点不一样;例如骨折前期用三七粉主要是化瘀血的作用,血药生吃;中后期熟吃三七粉具有补血和促进骨骼愈合的作用;如果是外伤出血,直接用三七粉敷于出血处,流血即止。
  三七是中药,从其功效来说是活血化瘀类的药物,而活血类的药物,在活血的同时还会耗损人体的正气,在使用的时候要同其它的补气药、补血药一起配伍使用,长期使用会耗损人的正气。
  中医讲究中病即止,不建议长期单独服用。
  因为药物都是有偏性的,也就是说对正常的人体都有三分毒,就像三七这个药是对血分病常用的药物,如果心脏真的需要常用的话可以用,但是量要掌握好。可以和蜂蜜同用。
  三七是一味很好的中药,它有止血化瘀活血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,它降血压、降血脂,可以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。吃了没有什么副作用,但每天吃的量不要大,如果就是保健的话每天2―5克就可以了;还有就是感冒的时候和孕妇不要使用三七,和蜂蜜可以同时使用。

三七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注意:购买田七,以颗大、坚实、滑身、无枝爪者、没有经过打蜡加工、无霉变、无虫蛀者为优。若要达到滋补的作用,需要服用熟的田七,可以直接做成药膳吃,也可以将三七加工熟后服用,比如用鸡油微火炒至微黄,冷却后用锤子敲碎或者磨粉服用。

  购买三七时分头数:意思就40头三七,就是40个三七有500g重量,60头三七就是60个三七才有500g。头数越小三七越大。大三七说明生长的时间长药效好点。

田七的食用方法推荐:

1、木耳田七红枣汤
  材料:黑木耳50克,田七15克,大枣10枚,生姜2片。
  制作:将黑木耳浸软,去头切碎,田七洗净切碎或打碎,红枣洗净拍松去核,上述材料和姜片 放入锅中,加水1000ml,大火滚后,中火再煮2小时左右,最后加入适当地盐调味即可。
  作用:具有滋肝补肺,和胃健脾的作用。适用于体虚贫血,气短咳嗽,脾胃 不和的人。

  2、三七胡椒根煲猪肚
  材料:田七15克、胡椒根30~50克、猪肚500克、猪脊骨100克、生姜3片。
  制作:微火热铁镬,下鸡膏,下田七炒至微黄,晾后打碎;胡椒根稍浸泡;用生盐洗净猪肚、再冲净;刀背敲裂猪脊骨。一起与生姜下瓦煲,加入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,下盐便可。
  作用:胡椒根性温味甘、辛,能驱寒祛湿、暖胃消积,广东民间常在冬冷春湿时用于煲或炖猪肚。现加入熟田七的作用更好,煲后的汤香浓可口,能养心暖胃、驱寒祛湿,是冬春湿冷时的家庭养生靓汤。

  3、三七炖鱼肚
  用料:田七5克、鱼肚100克、细盐少许
  作法:先将鱼肚隔夜用清水浸软发大,切块备用,田七用清水洗净,打碎。将田七、鱼肚一同放入炖盅,加入适量的清水,上盖,放入锅内,用小火隔水炖4小左右,加油盐少许调味即可食用。
  特色:营养丰富,补身养颜。俗语所谓的鲍、参、翅、肝,肝就是鱼肚,就是鱼鳔(鱼泡)的干制品。鱼肝富有粘性物质,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含量极高,亦有人因而称之为鱼胶、花胶。田七有去淤止血、消肿止痛的功用,配合鱼肚,对于体质虚弱、真阴亏损、精神过劳、房劳过度之人,作为进补尤为适合。另外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的人亦有一定疗效。

  4、三七丹参川芎炖乌鸡
  材料:三七、丹参各12克,川芎5克,党参 15克(中药店均有售),乌鸡半只,红枣3个,生姜3片。
  制作:各物分别洗净。药材稍浸泡;乌鸡去脏杂、尾部;红枣去核。一起与生姜放下炖内,加入冷开水1000毫升(约4碗量),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便可。进饮方下盐
  作用:中药田七丹参川芎都是具有通经、活络、祛瘀、护心、益气功效的中药,乌鸡因气味平和药效显著,在此既是为食药兼之所用,亦为药引。合而为汤,有通经络、祛瘀养心的功效,也是冠心病患者的平素食养汤方。

  5、三七胡椒根煲猪肚
  材料:三七15克、胡椒根30~50克、猪肚500克、猪脊骨100克、生姜3片。
  制作:微火热铁镬,下鸡膏,下田七炒至微黄,晾后打碎;胡椒根稍浸泡;用生盐洗净猪肚、再冲净;刀背敲裂猪脊骨。一起与生姜下瓦煲,加入2500毫升(约10碗量),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,下盐便可。
  作用:胡椒根性温味甘、辛,能驱寒祛湿、暖胃消积,广东民间常在冬冷春湿时用于煲或炖猪肚。现加入熟田七的作用更好,煲后的汤香浓可口,能养心暖胃、驱寒祛湿,是冬春湿冷时的家庭养生靓汤。

  6、木耳田七红枣汤(两人吃):
  材料:黑木耳50克,三七15克,红枣10枚,生姜2片。
  制作:将黑木耳浸软,去头切碎,田七洗净切碎或打碎,红枣洗净拍松去核,上述材料和姜片 放入锅中,加水1000ml,大火滚后,中火再煮2小时左右,最后加入适当地盐调味即可。
  作用:具有滋肝补肺,和胃健脾的作用。适用于体虚贫血,气短咳嗽,脾胃不和的人。

  7、木耳田七红枣汤(一人吃):
  功效:肥胖、手脚冰冷、活血调经、防治脸部黑斑、润肺补血气。
  材料:黑木耳一两 三七三钱 红枣十粒生姜两片
  做法:

  1、将黑木耳浸软,去头切碎。
  2、田七洗净切碎或打碎;红枣洗净拍松去核。
  3、上述材料和姜片加入十碗水,大火滚后,用中火再煮两个小时左右,最后加入适当的盐调味即可。
  说明:木耳性味甘寒,能补血气、降脂、润肺、止血、青瘀。 田七性味微甘苦、微温,能去瘀止血、消肿、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。
  脸部长黑斑和气滞血瘀、肌肤营养不良有关,木耳田七红枣汤可调和营养,补气活血。
  过水:烹调肉类一定要过水,以便去除腥味及泡沫。
  做法是,水中加一两片姜用大火煮滚,在放入肉类,煮两到五分钟(视肉类的大小、厚薄而定),之后,捞起肉类再用清水洗一遍。把“过水”用过的水倒掉后,再换上干净的水煮滚。接下来准备熬汤。
  水滚下料:“汤”是香港人常用的术语,意思是煮一锅正点又好喝的汤,相当于‘煮好汤“的意思。”汤“一定要记得,先把水煮开至大滚,才把材料放进去,千万不能把材料放进冷水一起滚。“水滚才下料”的汤才好喝,又不会黏底。煮汤也是要一气呵成,不能中途加水或加盐,应该把汤煮好才加调味。


  8、三七乌鸡汤
  用料:乌鸡(竹丝鸡)1只,南枣6粒,陈皮l块,田七20克,水6碗,盐1茶匙。
  做法:
  ①南枣用水浸洗。
  ②乌鸡宰洗干净,切去鸡尾。
  ③田七砸碎,连同其他已洗净的材料一并放入炖盅内,隔水炖4小时,下盐调味即可饮用。
  说明:产妇分娩时身体大量失血,若欠进补,就会脾肾两虚、面黄乏力。要调理好身体,就应经常饮用滋补汤水。产妇饮田七乌鸡汤,可收强心补血、祛瘀止血的功用,当能补益身心,神采再现。
  三七有消肿止痛、止血祛瘀功用,产妇用田七煲滋补汤水作食疗,效果显著。在药材铺买田七时,店员会将田七砸碎,以方便煲汤之用。田七表皮黑而有光泽属正货,表皮白则为移种品种。乌鸡又名竹丝鸡,煲汤有食疗作用,可益阴补血,补而不燥。孕妇不宜饮用田七乌鸡汤。

三七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

    
  

三七三七



三七三七

  
  

三七三七

  

三七三七

  

三七三七

  

三七三七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百合 下一篇三七花

声明: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!

词条信息

已删除
此用户已删除
词条创建者
已删除
此用户已删除
最近编辑者

相关词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