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一号网 >>所属分类 >> 果实类中药材    清热类中药材   

蔓荆子

编辑词条

  中药蔓荆子,别名叫做白背木耳、白背杨、水捻子、白布荆等。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本品呈球形,直径4~6mm。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,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,有纵向浅沟4条,顶端微凹,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。萼长为果实的1/3~2/3,5齿裂,其中2裂较深,密被茸毛。体轻,质坚韧,不易破碎。横切面可见4室,每室有种子1枚。气特异而芳香,味淡、微辛。具有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,齿龈肿痛,目赤多泪,目暗不明,头晕目眩的功效。

目录

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

蔓荆子的功效

  【炮制】 炒蔓荆子:筛净灰屑,除去残存萼片,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,略喷清水,放凉。
  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使蔓荆子,去蒂子下白膜一重,用酒浸一伏时后蒸,从巳至未,出,晒干用。"
  【性味】 苦辛,凉。
  1.《本经》:"味苦,微寒。"
  2.《珍珠囊》:"苦,辛。"
  【归经】 入肝、胃、膀胱经。
  1.《汤液本草》:"太阳经药。"
  2.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肝经。"
  3.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太阳、厥阴,兼入足阳明经。"
  【功能主治】 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。治风热感冒,正、偏头痛,齿痛,赤眼,目睛内痛,昏暗多泪,湿痹拘挛。
  1.《本经》:"主筋骨间寒热,湿痹拘挛,明目,坚齿,利九窍,去白虫。"
  2.《本草经集注》:"主发秃落。"
  3.《别录》:"去长虫,主风头痛,脑鸣,目泪出;益气,令人光泽脂致。"
  4.《药性论》:"治贼风,能长髭发。"
  5.《日华子本草》:"利关节,治赤眼,痫疾。"
  6.《珍珠囊》:"凉诸经血,止头痛,主目睛内痛。"
  7.王好古:"搜肝风。"
  8.《医林纂要》:"散热,祛风,兼能燥湿。"
  9.《广西中药志》:"治胃痛。"
  10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疏风散热,平肝止痛。治感冒发热,眼痛眩晕,风湿筋骨痛,消化不良,肠炎腹泻,跌打肿痛。"

蔓荆子蔓荆子


蔓荆子的作用
  1、蔓荆子治头风:蔓荆子二升(末),酒一斗。绢袋盛,浸七宿,温服三合,日三。
  2、蔓荆子主发秃落。《本草经集注》
  3、蔓荆子治贼风,能长髭发。《药性论》
  4、蔓荆子治风寒侵目,肿痛出泪,涩胀羞明:蔓荆子三钱,荆芥、白蒺藜各二钱,柴胡、防风各一钱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
  5、蔓荆子,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。前古主通利九窍;活利关节,明目坚齿,祛除风寒风热之邪。其辛温轻散,浮而上行,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。推其通九窍,利关节而言,故后世治湿痹拘挛,寒疝脚气,入汤散中,屡用奏效,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。《本草汇言》
  6、蔓荆子疏风散热,平肝止痛,蔓荆子治感冒发热,眼痛眩晕,风湿筋骨痛,消化不良,肠炎腹泻,跌打肿痛。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  7、蔓荆实,气轻味辛,体轻而浮,上行而散,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。《纲目》
  8、蔓荆子利关节,治赤眼,痫疾。《日华子本草》
  9、蔓荆子搜肝风。(王好古)
  10、蔓荆子治胃痛。《广西中药志》
  11、蔓荆子去长虫,主风头痛,脑鸣,目泪出;益气,令人光泽脂致。《别录》
  12、蔓荆子散热,祛风,兼能燥湿。《医林纂要》
  13、蔓荆子治劳役饮食不节,内障眼病:黄芪、人参各一两,炙甘草八钱,蔓荆子二钱半,黄柏三钱(酒拌炒四遍),白芍药三钱。上嚼咀,每服三、五钱,水煎。
  14、蔓荆子凉诸经血,止头痛,主目睛内痛。《珍珠囊》
  15、蔓荆子用于风热感冒,头痛头风:蔓荆子辛能散风,微寒清热,轻浮上行,主散头面之邪,有祛风止痛之效,用治外感风热,头痛头晕,常与菊花、薄荷等同用,头痛头风常与白蒺藜、川芎、钩藤等同用。
  16、蔓荆实,神农'味苦,微寒,无毒;《别录》加辛平温。察其功用,应是苦温辛散之性,而寒则甚少也。气清味薄,浮而升,阳也。其主筋骨间寒热,湿痹拘挛,风头痛、脑鸣、目泪出者,盖以六淫之邪,风则伤筋,寒则伤骨,而为寒热,甚则或成湿痹,或为拘挛;又足太阳之脉,夹脊循项而络于脑,目为厥阴开窍之位,邪伤二经,则头痛、脑鸣、目泪出。此药味辛气温,入二脏而散风寒之邪,则诸证悉除矣。邪去则九窍自通,痹散则光泽脂致。其主坚齿者,齿虽属肾,而床属阳明,阳明客风热,则上攻牙齿,为动摇肿痛,散阳明之风热,则齿自坚矣。去白虫、长虫者,假其苦辛之味耳。《本草经巯》
  17、蔓荆子用于目赤肿痛,目昏多泪:蔓荆子能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故可用治风热上攻,目赤肿痛,目昏多泪,常配菊花、蝉蜕、龙胆草等同用;蔓荆子药性升发,清利头目,与黄芪、党参、白芍等同用,还可用治清阳不升,目生翳障,耳鸣耳聋等症,如益气聪明汤。
  18、蔓荆子,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,因其体轻力薄,藉之易于上升也,倘单恃一味,欲取胜于俄顷,则不能。《本草新编》
  19、蔓荆子,能疏风、凉血、利窍,凡太阳头痛,及偏头风、脑鸣、目泪、目昏,皆血热风淫所致,以此凉之,取其气薄主升,佐神效黄芪汤,疏消障翳,使目复光,为肝经胜药。《药品化义》
  20、蔓荆子主筋骨间寒热,湿痹拘挛,明目,坚齿,利九窍,去白虫。《本经》

蔓荆子的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蔓荆子面条
  功效:本方具有镇静神经和增强大脑活动及视力、听力之功效。
  材料:猪肉200g、面条500g、蔓荆子15g、绿豆芽50g、海带丝50g、葱l0g、淀粉l0g、姜l0g,调味料适量。
  制法:将蔓荆子加水煎取药汁50毫升,锅里入植物油30g烧热,入葱、姜、猪肉、绿豆芽、海带丝煸炒再加水适量烧开放入调料,勾芡淀粉做成面卤,倒人蔓荆子汁搅匀;
  
  人参蔓荆子汤
  功效:主治眼棱紧急,以致倒睫拳毛,损睛生翳,及上下睑赤烂,羞涩难开,眵泪稠粘。
  组成:黄耆 人参各3克 黄连 柴胡各2.1克 蔓荆子 当归 葛根 防风各1.5克 生草3克 细辛叶0.9克
  用法:上作一服。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滓稍热服。
  各家论述:肺气虚,黄耆、人参实之,为君;心受邪,黄连除之,肝受邪,柴胡除之,小肠受邪,蔓荆子除之,为臣;当归和血,葛根解除为佐;防风疗风散滞,生甘草大泻热火,细辛利九窍,用叶者,取其升上之意为使也。
  来源:《原机启微》卷下。
  
  蔓荆子栀子胜奇散
  功效:主治胬肉攀睛。
  组成:蛇蜕 草决明 川芎 荆芥穗 蒺藜(炒) 谷精草 菊花 防风 羌活 密蒙花 甘草(炙) 蔓荆子 木贼草 山栀子 黄芩各等分。
  用法:上为细末。每服6克,食后、临睡用热茶清调下。
  来源:《原机启微》卷下。
  
  蔓荆子羌活散
  功效:主治中风,口面不正,四肢拘急,语涩。
  组成:羌活1两,枳壳3分(麸炒微黄,去瓤),蔓荆子1两,细辛3分,桂心3分,当归3分(锉,微炒),芎䓖3分,白鲜皮3分,羚羊角屑3分。
  制法:上为散。
  用法:每服4钱,以水1中盏,煎至5分,去滓,入竹沥1合,更煎1-2沸,不拘时候温服。
  来源:《圣惠》卷十九。
  
  蔓荆子地黄汤
  功效:主治妇人肾水阴虚,不能镇守包络相火,而致血崩。
  组成:黄芩1分,荆芥穗1分,蔓荆子1分,黄柏2分,知母2分,藁本2分,细辛2分,川芎2分,黄连3分,羌活3分,柴胡3分,升麻3分,防风3分,生地黄5分,当归5分,甘草1钱,红花少许。
  用法:上(口父)咀,作1服。水3大盏,煎至1盏,去滓,稍热空心服。
  各家论述:《济阴纲目》:血属阴,阴不自升,故诸经之血,必随诸经之气而后升;若气有所陷,则热迫血而内崩矣。故用黄柏以清下焦胞络之火;心者火之主也,故又以生地、黄连以治火之原;知母、黄芩滋水之母;归尾破瘀,红花生血,所谓去故生新也;川芎行血海之余,蔓荆凉诸经之血,而风药者,皆所以升诸经之气也,诸经之气升,则阴血不得不随之而起矣。
  附注:生地黄汤(《杏苑》卷八)、地黄汤(《女科秘要》卷四)。
  来源:《兰室秘藏》卷中。

蔓荆子用药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

  【禁忌】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。
  1.《本草经集注》:"恶乌头、石膏。"
  2.《医学启源》:"胃虚人不可服,恐生痰。"
  3.《本草经疏》:"头目痛不因风邪,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。"
  4.《本草汇言》:"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,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;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,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。"

蔓荆子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

    
  

蔓荆子1蔓荆子1



蔓荆子2蔓荆子2

  
  

蔓荆子3蔓荆子3

  

蔓荆子4蔓荆子4


 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急性子 下一篇川楝子

声明: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!

词条信息

已删除
此用户已删除
词条创建者
已删除
此用户已删除
最近编辑者

相关词条